宰相写下“青鹅”二字被斩,百官不解,武则天:把字拆开读就懂了
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21:56    点击次数:161

宰相写下“青鹅”二字被斩,百官不解,武则天:把字拆开读就懂了

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, 然不称职者,寻亦黜之,或加刑诛,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,政由己出,明察善断,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。——司马光

众所周知,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,而在诸多的文化中又以“方块字”最有有名。汉字最厉害的地方不在于它的交流,而在于形式多变、意思多变,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字都会暗藏玄机。

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,唐太宗、唐高宗去世后她为了皇帝梦,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,文字就曾成为武则天与文臣武将斗争的渠道之一。

比如,柳州司马徐敬业曾起兵反叛反对武则天的统治,他还暗中与唐朝宰相裴炎有来往,两人的信件被武则天的手下查获,上面仅仅只有“青鹅”两字。

看到这两个字后,武则天直接下令将裴炎斩杀,对此文武百官不解还所女皇滥杀无辜。然而,武则天却说将“青鹅”两个字拆开来看就懂了。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?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。

展开剩余88%

武则天的女皇梦

武则天从小就充满传奇,刚一出生就被相师袁天罡预测“此女贵不可言,未来有可能主宰天下”,事实证明袁天罡说的是对的,但在此之前她经历了很多的坎坷。

父亲死后,武则天与母亲被兄长赶出了家门,从荆州来到了长安,刚巧李世民听说武则天“容止美”,便将其召入了皇宫封为“才人”。

奈何,入宫之后她的身上总是发生一些离奇的事情,以至于李世民敬而远之,也就造成了武则天在才人之位上呆了11年都毫无寸进,按照唐朝的法律,后宫妃子若无子嗣在皇帝死后就要剃度进入感业寺。

很不幸武则天没有孩子,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,她剃度出家长伴青灯古佛。幸运的是,进入感业寺之前武则天在皇宫中埋下了一颗棋子,它就是唐高宗李治。

李世民晚年体弱多病,武则天一直在旁边侍奉,李治为了表示孝心经常入宫请安,一来二去便于武则天相识相知,再加上两人年纪相仿,唐朝的民风又比较开放,“痴男怨女”私底下走到了一起。

李世民去世一周年之际李治进入感业寺祭拜,与武则天在一次相遇,一年的分离化为了冲动。不久之后,武则天二度进宫,而在进宫之前她还怀上了李治的孩子。

此前的种种坎坷造就了武则天一颗强大无比的野心,再度入宫她不再满足才人、昭仪等职位,看中的是后宫之主的宝座。

据悉,武则天有一个女儿王皇后私底下曾去探望,事后武则天把女儿掐死嫁祸给王皇后。

李治不明就里废除了王皇后,武则天顺利登上了皇后的宝座,然而此次的成功依旧无法满足她的野心,随着李治头疼病反复发作,一代女皇从幕后逐渐走到了台前。

长孙无忌、褚遂良是唐高宗时期的权臣,武则天与李治合作密谋铲除了两人,唐朝的权力最终集中到了李治的手里。只是,正当唐高宗想要大展身手时,疾病让他不得不把权力下放给武则天。

靠着手中的权力武则天一步步组建自己的势力,唐高宗去世之前,她已经成了李唐王朝的实际负责人。

公元683年李治去世,临终前还留下了一个遗照:“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,由天后(武则天)决定。”

这一句话奠定了她无可撼动的地位,即使新皇帝李显也不例外,直白一点来说,武则天有废除李显的能力,但李显却没有废除武后的资格,事情也的确是这样发展的。

裴炎与武则天联手废李显立李旦

裴炎是唐高宗时期的重要人物,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,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了参军、御史、起居舍人和同中书门下的职位,同中书门下也就是当时的宰相。

唐高宗在时期间裴炎与武则天还有过多次合作,比如李治的嫡长子李弘死后李贤成为储君,但他与自己的母亲武则天有嫌隙,母子两人的关系不好。

有一次武则天怀疑李贤与一桩刺杀案有关,还是裴炎帮助武则天审讯李贤,后者因此被废为庶民。李贤被废后李显成了太子,裴炎一直担任辅佐大臣,李治去世前还任命裴炎为中书令并受诏辅政。

唐高宗去世李显即位,是为唐中宗,他并不想当一个傀儡皇帝,暗中想要发展自己的势力。李显的岳父名为韦玄贞,是当时知名的门阀世家,他想要封岳父为侍中以此来增强自己的力量。

丞相裴炎却认为这是任人唯亲、无功食禄,表示坚决反对此事,李显一气之下大怒到:“把江山给韦玄贞我都愿意,更何况一个区区的侍中……”

对于唐中宗的心态裴炎非常的恐惧,他便把此事告诉了武则天,打着“维护李唐江山”的旗号,两人联合废除了唐中宗贬为庐陵王,另立武则天的四儿子李旦为皇帝,是为唐睿宗。

相比于李显而言,唐睿宗是一个很好控制的人,他在位时期武则天独揽大权,李唐王朝的权力一步步落到了武则天的手里,睿宗皇帝如同虚设。

通过上述的介绍来看,裴炎好似与武则天站在同一条战线上,可事实却不是如此,严格来说他一直站在李唐王朝的利益上,眼看着武则天架空了李旦裴炎挺身而出与女皇发生了冲突。

裴炎是“受遗老臣”,性格又“倔强难制”,朝堂之上多次要求武则天还政于李旦,后者沉迷权力自然不肯,一场场政治斗争爆发了,“青鹅”事件也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。

将“青鹅”二字拆开

武则天把持朝政后,武家人曾多次要求为武氏立宗庙,这在古代可是僭越皇权的大事。此时裴炎站了出来,把武则天比作吕雉提醒道:“太后不应偏私于亲属,难道忘记吕氏败亡的教训了吗?”

即使武则天再三表示自己不是吕雉,也非吕雉此人可比,但裴炎始终不松口,无奈之下她只好作罢。后来,武承嗣建议建议武则天杀李唐皇室中人(韩王李元嘉、鲁王李灵夔),为的就是杜绝李氏一族崛起。

面对武则天的滔天权力,朝中文武百官敢怒不敢言,此时又是裴炎站了出来反对,使得女皇更加愤怒。

当然,此时武则天虽然讨厌裴炎,但也知道他是一位能臣干吏,并没有杀人之心,直至一件事情的发生使得画风突变。

公元684年,大臣徐敬业因为不满武则天的统治,在扬州发动了叛乱,起兵造反讨伐武则天,局面危机时刻武则天召开朝议寻求解决的办法。

裴炎在此时站了出来,但他说的却不是解决之道,而是警告武则天:“皇帝已经长大成人了,但你始终不愿意还政,这才让他们有了造反之心,如果把政权还给皇帝,这些宵小之辈自会瓦解。”

武则天代表的可不只是他自己,还有身后一帮支持自己的人,见到裴炎这么说御史崔詧当即反对:“裴炎不思讨平叛乱,却让太后让权必有异心。”

那么,裴炎有异心吗?答案是肯定的。早在徐敬业谋反之前,裴炎就曾打算在武则天外出巡游的时候劫持她,想要通过武力迫使女皇还政于李旦。

然而,因为天气的原因武则天临时取消了行程,这才使得自己没陷入险境。裴炎的计划虽然没有成功,但他铲除武则天的心思已经滋生,以至于徐敬业意图谋反时对其抛出橄榄枝,裴炎毫不犹豫便接住了。

据悉,为了让裴炎成为自己在京都的内应,徐敬业还让骆宾王编了一首童谣:“一片火,两片火,绯衣小儿当殿坐”,两片火是指“炎”, 绯衣小儿是指“裴”, 当殿坐就是指事成之后支持裴炎为皇帝。

两人暗中是如何谋划的鲜为人知,但这件事情却引起了武则天一帮人的注意,随即他们派遣人员暗中监视裴炎的一举一动,只要查出蛛丝马迹立刻逮捕。

很快鱼儿就上钩了,暗中监视的人发现徐敬业给裴炎传信,裴炎也想要给徐敬业回信。就在此时,武则天的人立刻控制了裴炎及其府邸,经过一番搜查发现了一封信。

不过,信中只有“青鹅”两个字,见到这种情况监视人员不明其中意思,只得上交武则天审查。武则天经过一番研究得出了答案,随即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要斩杀他,不解的百官纷纷上前阻止为裴炎辩护。

有的人甚至还以身家性命为裴炎做担保,看着文武百官的表现,随即武则天告诉他们用“拆字法”就可破解信件的意思。原来,青鹅(繁体字)两个字拆开来看是“十二月”和“我自与”。

两个字联合起来就是十二月我在城中做内应,听到这个消息百官再也无话可说,裴炎也自知无人能解救自己,说完“宰相入狱,再无生理”八个字后便接受命运的审判。

公元684年10月裴炎被武则天斩杀于洛阳,与此同时徐敬业的叛乱也被平定,几年后武则天彻底掌控朝堂,并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武周王朝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多年后唐德宗即位称帝,他曾为唐朝的宰相评定等级,裴炎则被评为“上等宰相”,可见裴炎并非一个奸臣,只是他阻挡了女皇的路罢了。

对此,你有什么看法呢?

发布于:天津市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相关资讯